近年來,全球化學電池市場中,鋰離子電池異軍突起,化學電池的元老——鉛酸電池的地位似乎岌岌可危。然而,相對于鋰離子電池,鉛酸電池仍然具有成本低、技術成熟、穩定可靠、安全性高、資源再利用性好等比較優勢。
7月8日,在上海有色網(SMM)和天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第十七屆國際鉛鋅峰會暨國際鉛鋅技術創新大會——鉛行業市場與技術論壇上,與會的業內專家進一步介紹,最近一些年,我國鉛酸電池行業多項新技術涌現,純鉛電池和水平電池等新型鉛酸電池的制造工藝也不斷成熟,應用領域繼續擴大。
看似已步入垂垂暮年的鉛酸電池,實際仍然噴涌著勃勃生命力。
作為工業化最早的電池,鉛酸電池自1859年發明至今已經有160多年的歷史。鉛酸電池的電極主要由鉛及其氧化物制成,電解液是硫酸溶液。其在化學電池市場中份額最大、使用范圍最廣,特別是在起動和大型儲能等應用領域,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據天能控股集團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郭志剛在論壇中介紹,目前,全球范圍內來看,鋰離子電池依托能量密度的先天優勢,處于快速增長期;鉛酸電池則處于高位平臺期;而下一代電池技術如鈉離子電池尚處于開發階段。
在此背景下,國內鉛酸電池產量近兩年來小幅下降,產量保持在200GWh/年,全球產量維持在400GWh/年。預計到2025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的產能將是鉛酸電池的3—4倍。
不過,鋰離子電池普遍存在著鋰/鈷/鎳等原料成本高,鋰電全周期的碳排放較高,安全性不穩定等缺陷。相較而言,鉛酸電池在成本、穩定性、安全性、再生利用等方面存在優勢。
盡管如此,在鋰離子電池迅猛的追趕勢頭下,鉛酸電池確實面臨著“不進則亡”的生存危機。在論壇中,郭志剛重點介紹了目前國內鉛酸電池行業中新型的正極鉛膏技術和真空化成技術。
傳統的鉛酸電池正極鉛膏(鉛膏是鉛酸蓄電池活性物質的母體)制作流程長,能耗高,正極和膏現場污染程度大,添加劑采用機械混合,成本也相對高昂。而新的“一步法正極配方復合技術”則是用特種鉛制作粉,形成有用成分均勻分布的復合鉛粉,和膏時只需加入水纖維和硫酸。
“相對于常規的典型正極鉛膏工藝,一步法的一致性更好,成本能夠降低1000元/噸。”郭志剛介紹說。其次是真空化成技術。據了解,通常而言,電池在生產完成后,必須先進行化成和測試,然后才能安裝到系統中。電池化成過程采用專門的電池化成設備對電池進行充電和放電,需要高精度電壓和電流,以確保電池實現規定的使用壽命。只有在順利通過測試之后,電池才可以進入市場。
目前,電池化成是電池生產過程中的主要瓶頸之一。為了激活剛剛裝配好的電池單元或電池組中的材料,需要花費長達20小時的時間進行充電放電循環。但這個過程必不可缺,因為它極大地影響著電池的使用壽命、質量和成本。
據郭志剛介紹,采用常規的化成技術,電池化成時間長,耗用的電量多,集群內部溫度均一性較差,溫度不易控制。而真空化成技術的化成時間短——通常小于半天,化成電量少,極群內部溫度均一性好,溫度易控。通過這一技術,可以達到降本增效,節能減排的目的,并且提高電池化成效率,改善化成極板的均一性,提高電池壽命。
此外,鉛酸電池出現的新技術還包括了在正極板柵中使用沖網板柵;正極采用高密度鉛膏、提高活性物質與板柵界面貼合性,在正極配方中優化添加劑(加入錫銻鉍鉛丹/低氧化度鉛丹);在電池隔板中優化粗細纖維比例,從而提高回彈性等。